2.承發包模式的價值原理祝迪飛,樂云,ZHUDi-fei,LEYun
3.建筑垃圾制免燒免蒸磚的環境影響評價傅夢,張智慧,FUMeng,ZHANGZhi-hui
4.建筑行業工程管理人才預測與分析曹露春,張志軍,殷惠光,CAOLu-chun,ZHANGZhi-jun,YINHui-guang
5.基于系統工程的投標管理研究黃恒振,HUANGHeng-zhen
6.基于總投資費用法的最佳保護層厚度研究袁永博,竇玉丹,王娜麗,YUANYong-bo,DOUYu-dan,WANGNa-li
7.中美加三國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標準體系比較研究李小冬,曹新穎,王帥,LIXiao-dong,CAOXin-ying,WANGShuai
8.我國村鎮建筑防災減災問題與對策研究任航,李宏男,RENHang,LIHong-nan
9.CIM模型在地鐵施工安全風險評估中的應用李小浩,宋永發,LIXiao-hao,SONGYong-fa
10.基于WSR方法論的高速公路全面造價管理研究余訓,YUXun
11.內蒙古自治區物流園區建設規劃研究工程管理學報 韋曉鵬,劉俊華,周燕,WEIXiao-peng,LIUJun-hua,ZHOUYan
12.BIM在建設項目中應用模式研究李恒,郭紅領,黃霆,陳鏡源,陳景進,LIHeng,GUOHong-ling,HUANGTing,CHANNeo,CHANGreg
13.時空數據模型在建筑信息建模中應用初探王建強,WANGJian-qiang
14.基于PIP和BLM的施工項目管理集成模型構建研究李建峰,胡倩,潘麗霞,LIJian-feng,HUQian,PANLi-xia
15.伙伴關系模式下項目組織界面管理研究楊亞頻,王孟鈞,YANGYa-pin,WANGMeng-jun
16.建設項目總承包商與分包商合作關系的單期博弈分析楊曉林,YANGXiao-lin
17.工程總承包模式下施工分包商選擇方法研究李忠富,荊興凱,李紅,LIZhong-fu,JINGXing-kai,LIHong
18.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研究管玉興,GUANYu-xing
19.項目進度控制的雙邊緩沖區方法研究趙振宇,呂乾雷,ZHAOZhen-yu,LVQian-lei
20.論住房制度改革及住房保障的發展劉嘯,杜靜,LIUXiao,DUJing
21.保障性住房供給的博弈分析張雙甜,羅曉庚,ZHANGShuang-tian,LUOXiao-geng
22.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房地產區位選擇綜合評價邊真,高宇霞,李潘武,BIANZhen,GAOYu-xia,LIPan-wu
23.深度解析2010年ENR國際承包商225強吳宇迪,王要武,廖秦明,WUYu-di,WANGYao-wu,LIAOQin-wing
24.房地產企業發展的復雜適應性分析鄭曉云,高佳音,趙春貴,ZhengXiao-yun,GaoJia-yin,Zhaochun-gui
1.建筑業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與對策研究董潤潤,劉靜,DONGRun-run,LIUJing
2.建筑物健康診斷研究張昌棟,楊武,ZHANGChang-dong,YANGWu
3.資源平衡方法在房地產企業多項目管理中應用李湘君,楊茂盛,LIXiang-jun,YANGMao-sheng
4.我國中低收入家庭住宅負擔能力分析及政策建議李笑,李瑩,LIXiao,LIYing
5.建筑供應鏈利益分配模型探討蔣玉飛,宋永發,JIANGYu-fei,SONGYong-fa
6.金融危機環境下隧道股份的戰略實施與動態管理張思眾,馮凱,井陸峰,ZHANGSi-zhong,FENGKai,JINGLu-feng
7.建筑施工項目HSE管理體系建設研究莊云嬌,邵軍義,黃海涌,ZHUANGYun-jiao,SHAOJun-yi,HUANGHai-yong
8.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中可靠性研究尹航,陸楊,陳沈杰,譚小虎,YINHang,LUYang,CHENShen-jie,TANXiao-hu
9.解讀2008年最大國際承包商哈爾濱工業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ResearchInstituteofSystemEngineering,SchoolofManagement,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
10.荷蘭BAM皇家集團的成功之道廖秦明,LIAOQin-ming
11.知識管理和持續性管理成就百年福陸張萬秋,ZHANGWan-qiu
12.首爾圖書館新建項目全壽命周期設計階段成本管理中VE的應用方光秀,林弘喆,FANGGuang-Xiu,RHIMHong-Chul
13.關于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在軍隊工程推廣應用的探討聶智,韋灼彬,NIEZhi,WEIZhuo-bin
14.南京市建設監理行業市場集中度研究唐波,閻鐘巍,張星,費祥虎,TANGBo,YANZhong-wei,ZHANGXing,FEIXiang-hu
15.淺談圍海造地工程施工安全監理工作要點徐志華,XUZhi-hua
16.論綜合單價的合理準確確定楊秀鵬,沈杰,YANGXiu-peng,SHENJie
17.工程管理學報 基于多元線性回歸的裝飾工程快速估價模型吳倩,宋永發,WUQian,SONGYong-fa
18.房地產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模式研究陶萍,蘇里,TAOPing,SUli
19.建設項目風險效率的評價楊瑞麗,許百好,YANGRui-Li,XUBai-Hao
20.基于反演方法的工程項目風險評價及控制研究于丹丹,栗崢,袁永博,YUDan-dan,LIZheng,YUANYong-bo
21.政府投資工程項目代建制風險識別及其防范辛維,李永周,XinWei,LIYong-zhou
22.DB項目中業主的設計風險與管理黃楠,周艷冬,徐偉,HUANGNan,ZHOUYan-dong,XUWei
1.房地產開發項目并行式建設組織模式及實施徐廣,黃有亮,郝亞琳,XUGuang,HUANGYou-liang,HAOYa-lin
2.經濟適用房政策實施的博弈分析馮姍姍,王望珍,劉淳,FENGShan-shan,WANGWang-zhen,LIUChun
3.建筑企業品牌價值評價模型研究劉杰,王要武,LIUJie,WANGYao-wu
4.淺談我國建筑企業利用PFI進軍城市污水處理行業李俊娜,吳銘銘,LIJun-na,WUMing-ming
5.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與提升研究刁士寶,陸惠民,DIAOShi-bao,LUHui-min
6.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趙麗,ZHAOLi
7.大型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設的界面管理研究王立光,陳建國,WANGLi-guang,CHENJian-guo
8.大型工程項目承發包模式創新研究王能,毛鵬,徐星,WANGNeng,MAOPeng,XUXing
9.基于價值工程的評標方法研究程峰,CHENGFeng
10.談監理企業對建設工程的安全監理李建華,LIJian-huaHttP://
11.對于規范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的思考魏周璋,鮑學英,王恩茂,王琳,WEIZhou-zhang,BAOXue-ying,WANGEn-mao,WANGLin
12.基于微粒群算法的進度風險限定下資源優化陳曉燕,杜志達,劉武,CHENXiao-yan,DUZhi-da,LIUWu
13.鐵路橋梁工程上部結構施工方法比選唐浩,王剛,王志臣,TANGHao,WANGGang,WANGZhi-chen
14.影響綠色建筑全壽命期成本的主要因素分析黃慶瑞,HUANGQing-rui
15.改進費用-效益分析模型在既有建筑改造決策中應用研究姚浩,李宏,馮鑫,YAOHao,LIHong,FENGXin
16.以WBS平臺為基礎實現工程項目施工成本控制文安福,WENAn-fu
17.業主方進行有效投資控制的研究施雷,姚啟平,SHILei,YAOQi-ping
18.運用貫標理念加強施工過程控制羅正友,LUOZheng-you
19.工程項目伙伴關系合同形式的研究趙憲博,ZHAOXian-bo
20.業主方的合同管理謅議朱佑國,潘吉仁,ZHUYou-guo,PANJi-ren
21.淺析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戴南,許海峰,DAINan,XUHai-feng
22.淺談鐵路工程項目勞務管理魏強,WEIQiang
23.面向建設項目的電子商務平臺研究孫成雙,李曉東,徐韞璽,SUNCheng-shuang,LIXiao-dong,XUYun-xi
24.基于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的風險管理集成系統的設計研究殷顯煥,賈巖,YINXian-huan,JIAYan
1.戰略管理體系下大型建設項目管理研究張科陽,成虎,ZHANGKe-yang,CHENGHu
2.高?;ㄌ攸c及其管理模式的探討黃遠智,HUANGYuan-zhi
3.大型建設項目管理流程控制研究佘健俊,成虎,蘇振民,SHEJian-jun,CHENGHu,SUZhen-min
4.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仿真及可視化分析李景茹,LIJing-ru
5.工程項目施工階段成本控制有效途徑的研究江煜,唐艷娟,古麗·馬蘭,JIANGYu,TANGYan-juan,GULi·malan
6.PHC管樁施工的質量管理陳玉梅,楊和禮,CHENYu-mei,YANGHe-li
7.利用ERP實現施工企業信息集成管理羅時朋,余峰,LUOShi-peng,YUFeng
8.淺議我國建筑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程峰,李娜,CHENGFeng,LINa
9.論建設項目招標工作的缺陷與改進陳圓,曹小琳,蔣穎,CHENYuan,CAOXiao-lin,JIANGYing
10.如何提高投標的中標率彭波,陸際恩,PENGBo,LUJi-en
11.房地產開發風險的多因素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劉昌平,常青,LIUChang-Ping,CHANGQing
12.物業管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張從,ZHANGCong
13.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房地產企業規劃設計模式選擇陳麗,CHENLi
14.《建設工程委托監理合同》與NEC專業服務合同文本的對比分析虞華,YUHua
15.工期拖延情況下業主利潤損失索賠曹寧,張星,CAONing,ZHANGXing
16.加強合同管理嚴格造價控制張平,ZHANGPing
17.項目融資風險管理研究工程管理學報 高中軍,任杰,GAOZhong-jun,RENJie
18.加強工程項目管理提高項目投資效益楊曉莊,YANGXiao-zhuang
19.實行工程量清單招標中問題的探討祁振悅,徐偉,QIZhen-yue,XUWei
20.淺議BOT項目融資方式滕一峰,TENGYi-feng
1.基于生態視角對我國建筑業技術創新的思考咼淑文,陳一飛,GUOSbu-wen,CHENYi-fei
2.設計與施工的整合:工程采購模式變革的動因與機制常陸軍,CHANGLu-jun
3.循環經濟與綠色建造淺析戴世明,呂錫武,陸惠民,DAIShi-ming,LVXi-wu,LUHui-min
4.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若干問題研究孫杰,黃金芳,SUNJie,HUANGJin-fang
5.淺析工程建設招投標中智能化評標于長栓,張星,YUChang-shuan,ZHANGXing
6.完善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招投標制度蔡志勇,CAIZhi-yong
7.無標底招標實施的風險及對策研究李紅立,任宏,LIHong-li,RENHong
8.建設項目招標評標方法分析黃遠智,邢毅,HUANGYuan-zhi,XINGYi
9.房地產估價的基本問題及其關系研究常青,CHANGQing
10.我國發展房地產投資基金的路徑選擇黃平,HUANGPing
11.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施工方案優選研究鮑學英,唐勇軍,BAOXue-ying,TANGYong-jun
12.資源有限-工期最短的隨機搜索算法優化研究陳志勇,杜志達,CHENZhi-yong,DUZhi-da
13.應用價值工程理論優選鋼筋混凝土樓蓋設計方案郭同斌,王艷玉,GUOTong-bin,WANGYan-yu
14.利用變頻技術改造供熱系統的經濟效益分析劉云松,LIUYun-song
15.建立建設工程總分包合作伙伴關系的分析李維芳,LIWei-fang
16.論我國建筑企業的激勵模式王赫,胡季英,WANGHe,HUJi-ying
17.加強施工項目質量控制的思考郭志華,孫幼平,于光磊,GUOZhi-hua,SUNYou-ping,YUGuang-lei
18.我國建筑業發展中"民工荒"問題劉登云,LIUDeng-yun
19.試析高?;ㄍ顿Y造價的控制與監管盧培猛,LUPei-meng
20.城市規劃中人文關懷的研究王中,WANGZhong
21.淺談建筑企業市場與產品營銷牟斐,MUFei
1.建設行業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問題初探車黎剛,CHELi-gang
2.項目管理過程成熟度模型--建筑業知識管理陸偉成,LUWei-cheng
3.公共項目建設運營新模式的研究--PFI在中國推進與發展分析杜靜,成虎,仲偉俊,DUJing,CHENGHu,ZHONGWei-jun
4.項目建設的新方式:Partnering模式(伙伴關系)鄭其兵,趙修衛,王米娜,ZHENGQi-bing,ZHAOXiu-wei,WANGMi-ha
5.項目團隊成員績效考評研究燕永貞,白明,劉衛國,YANYong-zhen,BAIMing,LIUWei-guo
6.監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張李和,雷雨,郭寬,ZHANGLi-he,LEIYu,GUOKuan
7.淺析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應試的策略和技巧劉玲,LIULing
8.論虛擬仿真技術與群體支持系統在工程管理中聯合應用張明媛,袁永博,ZHANGMing-yuan,YUANYong-bo
9.工程管理學報 基于神經網絡方法的建筑工程投標估價研究楊璐,曾琳,沈新普,YANGLu,ZENGLin,SHENXin-pu
10.精益建設理論及其實施研究戴櫟,黃有亮,DAILi,HUANGYou-liang
11.工程項目管理企業(PM)與業主關系問題的探討于海豐,劉巍,葉少帥,YUHai-feng,LIUWei,YEShao-shuai
1.現有特色
在對本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我校學生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形成了現有特色,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1)本專業人才設專職輔導員進行管理由專職輔導員對工程管理專業進行綜合管理,狠抓學風建設,實施素質拓展,特別對學生上課、遲到、四級過級、畢業、掛科情況的指標每學期都進行分析,通過橫向縱向比較和總結,查漏補缺。同時給予學生實踐鍛煉機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這幾年的不斷實踐和總結,日臻完善,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的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通用復合型人才。(2)設立班級導師制度根據我校本科生培養計劃方案,發揮學科帶頭人的優勢,學校指派一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業教師擔任班級導師,對學生全方位、全過程進行跟蹤管理;對專業論文的基本格式、市場供需情況、就業方向、專業前景等進行指導;對有興趣從事科研工作的本專業學生,約請做課題研究。從實施班級導師制度以來,本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了升華,撰寫論文的質量、數量得到了提高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3)設立黨支部“一對一”工程所謂“一對一”工程就是將教職工黨支部建立在班級,一個支部對應一個班級,負責該班級的黨建工作,同時也根據自己支部的特色、工作性質為專業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如我?;ㄌ?拆遷辦)黨支部就與2004級工程管理專業1班聯誼,讓學生參與工程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了解項目征地、拆遷工作以及國家征地、規劃、政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生受益非淺。(4)SIT計劃的實施SIT(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是指各專業老師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進行課題立項、申報,各專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選擇,從而組建某個領域的學術梯隊。通過師生協同搞科研,學生的知識面寬了,能力強了,興趣、愛好、專長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2.有待改進的問題
通過對畢業生的問卷調查、開座談會和回訪用人單位等多種形式的調研分析,我們認為下述四個方面的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在四年本科學習過程中,輔導員老師不可能讓每位工程管理專業學生都參加學院、年級組織的各項活動,而導致臨近畢業,還有未參加過任何活動的學生,他們單獨處理某些事情的能力較差,團隊意識漠然。二是由于教育體制問題,英語四級過級與否是作為學生獲取畢業證、學位證一個重要指標,導致學生工作人員也同樣把英語通過作為硬性指標來完成。任何事情的處理都置于教務、學工、后勤等部門的管理體系之下,造成對學生的管理過嚴,如保證上課到課率、四級過級率、減少掛課率、檢查內務衛生、做學生思想工作等,有些工作僅僅只是一個“上傳下達”,反而沖淡了對提高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意識。三是班導師的實施解除了以往學生對論文的基本格式、市場供需、就業方向、專業前景等問題的迷惑,使他們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了升華,但畢竟工程管理專業絕大部分學生將面臨就業,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四是輔導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愛好、心理素質等,但由于校內管理體制的約束、報告式的演講過多、應付式的檢查頻繁,導致輔導員老師為完成這些任務而浪費了資源和時間,造成“百人一面”的管理模式[3],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二、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能力調查分析
為配合建設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專業評估小組對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評估和考察,全面了解和分析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我校學生辦對工程管理專業2001-2005屆本科畢業生進行了跟蹤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60份,回收截止時共收回調查問卷124份,回收率為77.5%,基本達到本次畢業生調查的目的和統計分布的要求?;厥盏恼{查問卷顯示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如表1所示。統計調查的情況表明,體現政治態度、工作態度、遵紀守法、道德品質、進步要求五項指標中,用人單位對我校工程管理本科畢業的學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96%以上的用人單位肯定了我校學生管理工作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的成效。從表1可以看出,除攻讀碩士研究生和在施工企業就業外,自2002年起,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拓寬到工程咨詢單位、房地產開發公司、建設管理部門、設計院等單位,主要從事技術、經營、經濟、管理等工作,能滿足單位工作的要求。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能被上述各類型用人單位所接受,說明通過不斷努力的專業建設、四個專業平臺知識體系(技術平臺、管理學平臺、經濟學平臺、法律平臺)不斷更新和改善、工程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已為社會所檢驗和認可。同時,近幾年工程管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5%以上,也反映出工程管理專業知識平臺教育課程及其內容為社會所適應。統計調查的情況表明,體現完成任務、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業務工作成績情況三大指標中,61%的學生近年來都能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25%的學生能按時完成大部分,14%的學生能勉強完成一半以上;64%的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34%的學生經指點后能完成任務,2%的學生經指點和幫助后基本能完成任務;49%的學生業務工作成績顯著,51%的業務工作成績較好。這說明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能力培養及其知識體系培養出的學生基本上能勝任工作崗位。但我們在相應的調查中也發現部分畢業生存在下述問題,需要在教學中進一步改進。(1)從事施工企業一線施工人員的素質較差,缺乏工程師基礎訓練和工程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就簡單的“按圖施工”也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傳、幫、帶”,適用期過長,“工匠型”的特征較為突出[5]。(2)從事設計人員的底子薄弱,對簡單的CAD操作不甚了解,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培訓,且缺乏對規范、設計標準知識的深層次了解。(3)從事項目管理人員的協調能力較差,對可行性研究報告、施工圖的審查、施工圖預算等工作,有的根本無從下手,沒有形成對事物的組織、控制、協調的應有能力。(4)從事招投標工作的人員對招投標最起碼的程序不清楚,缺乏對標書的審查以及信函歸檔的基本常識。
三、對策及建議
目前,一部分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對事情的觀察、分析、決策及問題的處理不盡人意,特別是對市場表象需要加以理性分析判別并決策方案時,往往缺乏多方案決策思路和多方案優化抉擇的能力,不善于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有機地整合[6]。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就需要有相應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我們建議如下:
1.搭設平臺,培養組織協調能力
工程管理的核心內容是組織協調,協調作為一種管理理念和辦法,貫穿于工程項目管理始終。學生工作辦的老師要為他們搭設社團活動平臺,舉辦“模擬市場”、“討論會”、“模擬談判”、“方案評比”、“社會案件”等與工程管理專業相關的活動,培養他們的思辯能力和應變能力,比如工程與環境、項目目標因素之間、各管理職能之間、各參與單位之間的高效協調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活動,使他們具有管理、溝通、協作以及團隊合作意識。
2.教學改革
請具有國際工程承包和項目管理經驗的企業老總、大型的房地產項目投資操作的職業經理人以及外籍工程管理專家來做講座,使學生能及時獲取新知識和新信息,激發他們對本專業的興趣和愛好,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加強實踐環節
根據團中央的指示要求,大學生需結合自己的專業教育利用暑假或其他業余時間搞好校外實踐活動(三下鄉社會實踐),建議工程管理專業在校外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建立固定的產學合作機制,利用自己的優勢服務于社會。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專業老師提出重點學習的內容、實踐活動結束后,形成書面報告進行交流、講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如講解房地產項目的策劃與開發、工程造價的控制、工程項目的前期策劃、招標投標、編制施工計劃、編制預算報告、進行工程結算、參加工程驗收、編制合同管理文件、編制竣工報告等實踐環節的體會,讓他們有一個“問題———實踐———認識———修改———展示”的循環認識過程。
4.成立雙導師制
我?,F已成立班級導師制度,確實取得顯著成效,建議工程管理專業成立雙導師制,讓學生在校內學習期間由一個專業老師和一個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工作在第一線、具有較高素質的人員擔任導師。校外導師可以是施工企業的工程師、咨詢公司的造價咨詢人員,也可以是質檢、安檢等方面的技術人員。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安排,利用業余時間,主動到校外導師所在的工地或工作單位進行實踐、學習,這對學生、學校、家庭、社會也是有益的,對于學生的就業也是有幫助的。
5.正確引導其重視計算機與外語能力的培養
學生工作人員要樹立正確的觀念,不僅灌輸英語、計算機“兩個翅膀”是找工作及獲取畢業證和學位證的重要條件,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學生當中與其進行溝通,使他們明白在加入WTO的今天,沒有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和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是很難在日新月異的建筑領域中立足。
6.培養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
大學本科教育已從過去的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那種“上一次大學,夠用一輩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本科教育不可能給學生灌輸所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學校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空間和舞臺,從而保證高質量、高品位的學習資源。
四、結束語
關鍵詞:工程管理;現狀;定位;發展
一、工程管理學科的教育現狀
我國開設有工程管理本科專業的大學共121所,頗具辦學規模,而承擔教學的單位則主要分為兩類:其一為經濟類或管理類學院;其二則為土木工程類或建筑類教學單位;另外也有個別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成立了獨立的院系。[1]我國各類121院校中所創辦的工程管理專業包括的內容非常多,有綜合性、財經系、師范類、農林類等高校,并且在所有高校中,理工類則是其中最為主要的力量,因此,高校所開辦的工程管理類專業具有比較強的行業背景,而建筑行業則是這些學校的主要依托行業。
從本學層次角度而言,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教育體系所涉及到的范圍有???、本科、研究生、在職培訓。其中主要的教育內容為:在本科招生中,將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作為培養的重點,并且設置相應的項目管理、物業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等課程;在研究生范圍之內,主要包括的人員是工程一級招生中的碩士與博士,在學習期間以工程管理作為研究對象,并且開辦具有特色MBA,實現與國外優秀高校的合作,形成項目管理碩士班。[2]此外,也有部分大學會面向社會進行提供培訓,部分大學還開辦了研修班形式的培訓。
從課程教育體系來講,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方案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實現經濟、管理、法律、技術課程的設置,而在工程管理專業中,所采用的方案包括5個方面,分別是房地產的經營與開發,工程項目管理、國際工程管理、物業管理、透析管理。[3]
二、工程管理的學科定位
在20世界60年代工程管理專業出現,部分留美人士以及工程經濟專家在我國開辦了技術經濟學科,在開辦該學科的同時,將技術活動作為主要的分析對象。[4]在1963年到1998年間,我國高校本科先后經歷了四次修訂,不僅將原先的基本建設管理工程、國際工程管理、建筑管理工程進行整合,并且還使原先的學科內容進行創新改革。[5]本科與??频墓こ坦芾韺W生需要具備對投資經濟理論與知識有所掌握的能力,對工程管理理論方法掌握的能力,對各種項目建設政策、法規有所了解的能力,對國內外工程技術以及工程管理發展現象了解的能力;具備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的能力等。因此,可以將工程管理學科進行準確定位,使其在研究中能夠涉及到計劃、組織以及指揮、控制等管理問題。
三、對工程管理學科的發展的分析
(一)工程管理學科教育發展的主線
1、學校教育
達瓦?紐曼教授曾說過,社會在發展中主要面臨的問題非常多,如果僅需要社會科學或者工科,是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從本質上而言,在工程管理教育出現在高校之后,世界各個地區的大學先后對工程管理學科進行設立。
2、培訓
現如今,校外培訓是當前最為主要的教育方式,它是集現代教育與終身教育為一體的教育模式,當工程師離開學校踏入社會之后,單位沒有辦法對工程師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了解,并且企業在發展中沒有特定的管理場所對員工進行培訓與教育。在這種發展模式下,各類培訓機構出現。
(二)在工程管理學科中所存在的問題
在工程管理學科教育中,其存在的問題非常多,比如像工程管理學科的本質是什么,工程管理學科的教育方法如何,工程管理學科的側重點是什么,工程管理學科教育中如何形成統一、協調。[6]
問題一
需求是工程管理教育中的主要內容,在國外諸多教授的研究中,可以得知,需求主要是指市場需求與城府研究需求,是根據相關需求所制定的,每一位教授在進行研究中都認為需求的原則不會發生改變,并且問題的本質藏于深層次之中,其教育的發展速度遠遠追不上需求的發展變化。
問題二
工程管理學科教育四平臺:
法律平臺:工程發生當地或關聯地的風俗習慣、法律法規。
經濟平臺:主要包括了經濟學、工程經濟學、會計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公司理財以及保險等。
管理平臺:主要包括了管理學、市場學、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合同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組織行為學以及運籌學等。
技術平臺:主要是指在某一個專業范圍內工程師所具有的基礎結構,這個專業領域的范圍比較大們可以是電力,也可以是化工。
問題三
在我國這個問題極為突出。大學各相關專業課程間的課時安排比例不盡合理,文科類課程課時較多,而專業課課時比例則偏低。在我國各大高校之中,周學時數與年學實數相較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的差異,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忙則應付考試這,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使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結語:
綜上所述,工程管理是當前新興的學科,在可持續發展中,該學科的體系不夠完善,并且在建設中存在著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對其進行解決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工程學科的發展,現階段,我國工程管理人才缺乏,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工程管理學科的發展,而工程管理學科教育必須克服學術氛圍和品質等問題,這樣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岳亞鋒. 我國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 山西建筑,2009,15:180-181.
[2]陸洋. 淺析工程項目管理的現狀及科學發展對策[J]. 經營管理者,2009,13:204.
[3]曹明江. 淺議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 四川建筑,2009,05:228-229+231.
[4]尹貽林,劉一格. 應用型本科專業能力測評的探索與研究――以工程管理類專業為例[J]. 現代教育技術,2013,11:119-123+89.
我國工程管理專業正處于研究探索階段,盡管各個高校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側重點不同,但是培養地基本都是具有管理學、經濟學、工程技術及法律法規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其就業途徑也很廣泛,可以在建筑單位、設計單位、投資咨詢單位、工程監理單位、政府經濟管理部門、高等院?;蚩蒲袡C構從事相關工作,就業前景十分可觀。但從最近幾年的就業情況來看,工程管理畢業生的就業率,卻不太理想。有的畢業生甚至抱怨說自己的專業沒有土木工程、建筑學專業就業目的明確,競爭力強,甚至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崗位。針對這種情況,對在校學生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分析發現:?
一、畢業生對自己的專業定位不清楚
通過對三個年級隨機發放的100份調查問卷中發現僅有10%的學生認為《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管理類課程對就業有幫助,而大多數的同學的關注點僅僅是工程技術、工程經濟類課程。殊不知,工程管理培養地是具有工程經濟、工程技術、管理和法律法規知識,能夠進行項目決策與全過程管理的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應用型高級管理人才。其課程設置側重于管理能力的培養,對技術類課程以講清概念為主,注重的是知識的廣博與綜合運用能力。學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技術及經濟課程的學習,嚴重忽略了管理及法規知識的學習。如果說把技術、經濟、管理和法規課程比作一輛汽車的四個輪胎,那么少了管理和法規這兩個輪胎,試問這輛汽車怎么駕駛?再者將三大力學合并為工程力學且學時僅為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總學時三分之一的工程管理學生,拿什么與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競爭施工及設計崗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沒有準確定位自己,沒有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以卵擊石,焉會勝出?
二、畢業生對管理學的定位不清
學生對《管理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一門課程的階段,學習《管理學》僅僅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拿到學分正常畢業。有些同學覺得《管理學》課程是純理論學科,十分枯燥無味,所以逃課、曠課或上課期間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殊不知,《管理學》是我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學問,是我們行走于職場、行走于人生的除去專業技能的另一只腳。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打交道、溝通交流是作為個人魅力的直接體現。沒有學好《管理學》則可能影響你以后的發展。
三、教材及參考資料與學生脫節
教師所用教材及參考資料案例大多以大型公司中高層管理為主,超越了學生的理解范圍,無法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作為大型企業高管所面臨的問題,與學生現階段所處環境嚴重脫節,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方式、方法問題
絕大多數的課堂教學仍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傳統教學方式,照本宣科式的講解令學生感覺十分枯燥,沒有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這種純理論的被動式教學方式使學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課程學習,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五、教學資源問題
因為管理學課程是一門將多種專業理論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的課程,不像數學、力學課程,只要記住公式就可以解題,它受情商、閱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它對代課教師的要求較高,且不容易出成果。帶該門課程的老師多為閱歷少,生活經驗匱乏新進教師,在講解時沒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吸引學生眼球案例,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針對以上問題,通過與學生溝通及自身授課經驗,提出一些個人見解如下:
1、完善培養機制
在學生入學教育時,應將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給學生及家長詳細講解,讓他們明白該專業究竟培養的是什么方向的人才,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知識儲備,主干課程有哪些,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作為一個合格的工程管理畢業生應該完成哪些課程的學習。
2、改善教學手段
首先,為了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一次課就應該講解該門課程的重要性以及它對學生事業及人生的影響,讓他們從內心層面去接受《管理學》,有意識的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其次,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課之初要讓他們觀看一些跟本次課程相關的電影,電視劇片段,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本次課的學習當中。比如通過觀看電視劇《亮劍》片段,讓學生討論李云龍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他在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方面才能是怎樣實施的,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在講述人力資源計劃時,可以剪切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中關于杜拉拉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DB,為打開局面和融入集體所做的各種努力的片段,讓學生學習作為一個職場新人如何快速的融入集體,為以后進入職場適應工作環境打好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采用圖片,音頻、游戲、小組討論等教學手段,講解溝通的內容時,就可以先引入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中的畫畫板的心有靈犀環節,通過讓同學們邊做游戲邊領會溝通的重要性。為了鞏固學生對決策與決策方法的理解,我們可以讓學生做一個關于元旦晚會的策劃,讓他們分組討論并給出自己的完整策劃方案,對完成情況好的組給予一定良化加分。3、改善教學教學案例,優化教學資源
打破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改用案例教學。每節課不再是單純的理論講解,而是采用相關案例引入章節內容。市場上關于教學案例的書籍不多,切合學生當前現狀的更是少之又少,我們應當加大編制日常生活的管理學案例,務必使案例與學生利益相關。另外可以聘請校外專門從事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員來承擔該課程的講授。還可以采用校企聯合辦學,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實踐平臺,也給企業提供充分的勞動力,既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也為企業節約開支,實現雙贏。
4、改革考試制度,增加管理學實踐環節
僅僅利用簡單的閉卷考試來衡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不夠的,應該讓學生利用暑假的時間去企業實習,并寫實習心得,通過回訪他們在公司的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表現給予量化,將卷面成績與實踐表現綜合量化,以了解學生對管理知識的掌握程度。
結語
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只有充分認識到管理類課程的重要性,積極學習踐行管理理論與方法,顯著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逐步培養為具有管理學、經濟學、工程技術及法律法規知識的合格管理人才,才能顯著提高其就業率。
參考文獻:
[1]孫國帥,劉曉偉. 理工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5:134-136.
[2]李英,王晨筱. 論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6:55-57.
[3]劉宇,何小芊. 面向本科生的管理學課程體驗式教學方法探索[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20:255-256.
[4]劉七軍. 新形勢下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思考[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0:71-73.
[5]王廣旭. 情境教學模式在高校就業指導課中的應用[J].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04:136-138.
關鍵詞:工程管理學科現狀 發展方向涉及問題
中圖分類號:TL372+.3 文獻標識碼: A
目前我國工程管理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改進空間很大。筆者研究了工程管理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的方向,指出工程管理的方向需要進一步提升。在工程管理培養層次、專業設置、教學內容等都要進行改革。在教學中推動我國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提升工程管理學科的教學水平。
1 工程管理專業教育現狀
目前受到相關部門的委托,西安交大對工程專業專業的辦學模式、學習年限、學習內容、學習實踐等環節進行研究,總結了工程管理本科辦學規模,以及教學任務。對工程管理學科進行分類。一類是把工程管理歸納到管理類或經濟類學院的教學科目。另一類是把工程管理做為建筑類和土木工程類的教學科目。目前清華的工程管理專業由土木水利學院來承擔教學任務。另外有個別學校的把工程管理做為院系。從辦學層次這方面出發,工程管理形成了???、本科、研究生以及在職培訓等方面教學內容。注意,各個學校的辦學體系都不一樣,但是總結辦學的最終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
2工程管理的學科定位
工程管理學科能夠培養出較高素質的專業性人才,在國際上這種專業的培養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定位。學科定位的不同是培養體系不同的根本原因,同時也造成學科方向存在一定的差異的原因。其中一方面的學科是面向特定行業的一種管理方式。美國建設教育委員會對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單位進行指導和評估,要求這類專業的學生能夠獲得在建筑領域的專業知識、獲得全面而均衡的教育以使學生得到終身學習的機會、獲得專業意識和領導能力以便服務于建筑業和社會。國外很多著名的大學都采用這種辦學定位進行辦學。
另一種定位方式不是面向特定行業的工程管理,這種專業的培養和辦學宗旨在于具有很強的綜合組織管理能力和管理技術,是一種綜合型人才培養的形式。美國工程管理學會將工程管理定義為對有工程技術成分的活動的計劃、組織、指揮、控制、資源配置的藝術與科學。這些內容同時也為培養專業人才提供了一定的指導方案,同樣也有很多學校采用這種辦學理念進行教學。
我國的工程管理專業,主要研究學科項目的技術和活動方面的經濟分析,例如進行項目的評價和可行性分析,按照教育部門的相關規定,工程管理專業能夠培養出管理學、經濟學、工程技術方面的綜合性人才,要求學習的人員要具有現代的理論知識和現代的管理方法,掌握投資經濟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熟悉工程技術、了解工程項目建設的方針和政策法規。除了這些內容還需要具有管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運用計算機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具
有從事工程項目決策與全過程管理的能力,也能夠掌握文件的查詢方式,掌握工程資料管理。要,明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明確工程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工程技術活動的根本。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工程活動遵循的規律等。工程技術活動涉及管理規律,主要因為行業的活動內容涵蓋的太多是一種和工商管理有一定區別的學科。
(2)工程管理的研究方式是一種集成性的研究方式,不同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也不同,是一種集成性的管理研究內容,具有很強的計劃性和專業性,同時也能夠對環境產生一定影響,工程施工規律和其他規律不一樣。工程管理專業教育強調技術課程的學習。隨著時間的變化,學科的研究成果也產生變化,其中這方面的研究領域因其應用的背景不同而在不斷
的變化,工程管理所具有的共性知識與所在的行業技術特征的結合是當前工程管理發展的重要趨勢。
(3)工程管理學科是理論研究學科,需要解決工程技術中出現的問題,不僅僅限制在工程項目建設這方面,還涉及到時間、成本、質量等方面的內容。理論和方式也是優化項目的一種方式,能夠優化項目的建設,降低建設成本,優化質量。對工程項目需要從研究報告以及工程造價這方面分析,增強工程管理的科學性。同時工程管理學習也強調了工程技術活動中管理學科出現的問題。
3 工程管理專業教育的發展
工程管理專業做為一種實踐性和指導性都很強的專業,每個學校的教學方式不同,但是從整體出發,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包括指導委員會和各院校的工程管理教育者都已經明確了工程管理專業的目標和技能,也就是管理知識都達到了很高的要求,能夠培養出從事工程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但是從調研這方面出發,管理方式仍然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才培養必須面向工程實際與社會需求,這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國外工程管理教育和工業發展的經驗,現有工程管理專業教育培養的人才,需要注意的是本科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對很弱,畢業生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研究才能了全面了解學科的重點內容。所以提高工程管理教學的有效方式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3.1充分發揮各院校優勢準確合理定位各辦學理念
培養工程管理專業人才需要從兩個方面出發,一種是針對建筑管理行業,另一種是針對工程技術管理專業。這兩種觀點的也存在一致性的方面,涉及的技術與行業背景側重點不同,前者強調建筑行業,由于不管何種行業的項目投資或多或少均需要涉及到建筑工程或土木工程活動,所以強調這方面的內容也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研究我國工程管理的辦學和歷史發展聯系在一起,合理定位學校的工程管理專業教育,從學校的優勢出發,使工程管理專業更加適合社會需求,更加符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從研究結果這方面分析,工程管理辦學具有明顯的社會背景,學生學習這個專業就業比例都很高。例如:西南交通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很多都到鐵道部下屬的單位工作,幾乎能夠達到百分之五十,所以增強特定行業的技能培養對促進就業有一定的影響。
3.2調整與優化工程管理學科的知識體系
關于我國工程管理專業,需要建立完善的培養體系,必須遵守教育部對工程管理專業的要求。對這個專業進行調研發現很多學科的知識進展都會借鑒一些國外的辦學經驗,是教學能加完善,工程管理學科的知識體系也更加充實。對于本科階段的知識體系需要強調工程就似乎活動和理論管理方式,但是研究生階段在強化本科階段知識的同時加強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階段性的培養能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科的應用能力。
結束語:
除了上述兩方面的內容,還需要加強學校和企業的聯系提升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 完善工程管理學科的辦學層次明確各層次的培養目標,能夠有效的提升工程專利學科的教學質量。另外還可,適當加長工程管理本科生學習年限,大力推廣項目管理的工程碩士培養,還可以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繼續教育,改革工程管理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工程管理的現場教學,提升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使工程管理學科更加具有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 汪應洛,王能民.我國工程管理學科現狀及發展[J].中國工程科學,2006,8(3):11-17
[2] 李宏超.淺析中國工程管理學科現狀及發展[J].建材與裝飾,2012,(23):110-111.
【關鍵詞】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設項目監管;質量管理;問題分析
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顯著發展,城市化規模的不斷擴大,對于城市規模擴建以及老城區改造等方面加大了建設力度,土木工程建設成為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這類情況的出現一方面為我國城市現代化發展注人了活力,同時還對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充分的實踐經驗。但從大量土木工程建設的質量管理方面來看,很多建筑企業在對土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由于管理方法不科學,管理意識不到位等,使得土木工程質量出現嚴重的缺陷,社會建筑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諸多質量問題,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直接隱患。這就要求土木工程監管部門以及工程施工企業認清自己的職責所在,從強化自身項目施工質量管理方面來提升土木工程建設的水平,為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土木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現實必要性
土木工程不同于工廠生產,工廠生產有固定的廠房和車間,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一次性和復雜性特點。建筑土木工程在施工中不可能擁有工業產品的生產中應用的成套的生產設備和比較穩定的生產環境,很多的偶然性因素都影響著土木工程的施工質量。
土木工程施工現場是露天工地,受地質、氣候條件影響非常大,施工周期也會由于其他原因被拉長,各工種間交叉及穿插作業的情況比較普遍,各種工序的交接及中間產品等非常繁雜。若不對隱蔽工程及時進行檢查,只依靠事后的觀察和調整,無法進行有效判斷,從而難以保證土木工程施工質量。以上種種因素對工程質量都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二、土木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管理問題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體現就是整個工程項目的核心部位,土木工程施工質量對于工程建筑整體發揮其基本效能具有直接的制約性影響,并且對工程建筑內的居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當前階段,我國城市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土木工程建設已經屢見不鮮,市政建設中對于土木工程施工隊伍的資質要求和素質要求方面存在較大的偏差,導致土木工程在施工建設過程中會出現各種技術缺陷,甚至一些不具備土木工程施工資質的企業在施工過程中違規施工,使建筑質量遠遠達不到基本質量要求還有一些施工企業為了控制施工成本,在施工材料的選擇方面使用劣質低價的材料,使得建筑物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土木工程施工過程中,參與施工的工程師、項目監理、技術員等必須具備專業化的施工資質,然而我國在進行全方位大規模土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表現出施工監理人員的缺失,具有專業化的施工監理人員“供不應求”,一些小監理公司通過掛靠大型施工企業,在不具備獨立工程監理資質的條件下參與工程現場的施工監理,一些監理人員工程施工技能不足,法律意識淡薄,無法在工程項目施工中對工程質量做到全方位監管,使得工程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卻無法及時得到解決,監理市場秩序混亂,無法對土木工程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管。
三、土木工程施工過程質量管理的科學建議
(一)建立健全土木工程施工質量管理體系
土木工程建設需要從工程效能的提升方面來提升工程質量的基本管理要求,理論上對于土木工程施工建設的基本要求是降低工程成本投人,采用多元化工程管理方法,完善工期銜接等方面。因此,土木工程施工的過程必須在項目施工之前充分做好工程質量監管體系的建設,從制度方面約束土木工程施工的各個環節。應基于質量管理體系明確方針政策,實施可行性分析,充分滿足客戶需求,將質量體系作為施工全過程的內部行為準則,并予以堅決貫徹落實。
(二)加強土木工程施工環境的具體建設
土木工程施工過程應當重視施工場地周邊環境的基本情況,以合理有效的措施來應對土木工程施工對于施工區域附近居民正常生產生活方面的影響。工程項目施工企業應當培養科學合理的施工理念,對環境因素的兩個方面進行重點防治一是外部環境對于工程質量影響著其中包括天氣因素、季節因素、交通因素等情況對于土木工程施工條件造成的影響,切實做好“因地制宜”的特殊環境防范措施,加強工程建設中的特殊情況應急預案的實施。
四、結論
總之,土木工程的管理同施工中質量的控制是非常復雜而有實際效用的工作,關系著整個工程項目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而且,土木工程施工的質量管理是建筑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長久發展的有力手段。加強土木工程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需要多項完善的措施綜合運用,產生合力。思想上的重視、管理與控制技術的不斷創新對于土木工程管理施工過程質量的控制也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程管理 理論解析 體系構建
一、工程及工程管理概述
從工程科學的角度來看,工程指的是人類為了實現生存與發展,運用科學與技術,有組織性地利用資源,以實現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造物或者改變事物本身的性狀的集成性活動。而工程管理則指的是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通過有效地使用資源,對工程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包括計劃、組織、決策、指揮、協調與控制等。工程管理具有綜合性、系統性以及復雜性等特點,其在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此外,工程管理學則是圍繞工程而產生與發展起來的產品管理科學、技術管理科學與產業管理科學的綜合性學科體系。
二、工程管理理論的解析
(一)工程管理學科的特點解析
1、研究對象規律性
從某種層面上來看,工程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其實就是工程技術活動的管理問題,其主要解決的便是工程技術活動及與之有關的管理規律。換句話說,工程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其實就是基于工程技術的一系列管理規律。工程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有其自身固有的行業特征,因此,不同的研究對象所依賴的研究方式與技術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從當前來看,工程管理學科較為典型的特征是:工程管理自身的共性知識同所在的行業技術特征之間形成了有機結合。
2、發展具有互動性
工程管理學的發展需要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之間的相互協調合作,也就是說它的發展是互動性的。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降低相應的工程成本,同時優化工程的進度,相關技術與工作人員一直堅持不懈地探索著如何更好的運用經濟學、項目管理以及管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在大量的工程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與不足,形成自身的工程管理理論與方法,成為了當前工程管理技術人員必須要去履行的職責,只有這樣才會更好地推動工程管理的發展與進步。而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驗證與完善,從而反作用于工程管理的實踐水平。因此,兩者之間相互作用,具有不可分割的互動性。
3、應用領域廣泛性
工程管理在很多方面都有應用,可見其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偟膩碚f,工程管理的應用領域主要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中的管理(工程規劃與論證、工程勘察與設計等)、重要或復雜的新型產品管理(研發管理、制造管理、生產管理等)、企業的技術改造創新管理等。
(二)工程管理與其相關學科的聯系解析
1、工程管理與工程學
工程管理在某種程度上屬于一門技術工程,其具有工程技術背景特點,它在研究領域上也會因為工程技術的不同而產生變化,這便決定了在研究工程管理的時候需要對其所處的行業技術特點與相應的管理理論進行綜合研究。同時,工程學的創新也需要工程管理的發展加以促進。由此可見,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
2、工程管理與管理學
如前文所述,工程管理學主要研究工程管理的相關規律,而管理學則是系統地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與一般方法的科學,由此可見工程管理學隸屬于管理學的范疇,屬于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它倆是子系統與母系統、小系統與大系統之間的關系。管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涵蓋了工程管理學的相關規律,管理學的理論不斷發展會推動工程管理學相關理論的發展,而工程管理通過不斷的實踐促進理論的發展也會豐富管理學的內涵。
3、工程管理與經濟學
工程建筑中,除了要保障其工程質量外,還應該注意的就是經濟性問題,這是工程師必須首要考慮的問題。工程建設中,整個工程都與經濟問題掛鉤,工程的設計、施工、竣工等方方面面,都牽扯了經濟管理。工程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從產生開始便滲透到了工程管理之中。隨著經濟學理論不斷發展,其在人類活動規律的認識上越加深刻,其對工程管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當前,新興發展起來的經濟學理論諸如委托—理論、交易成本理論等已經廣泛應用在了工程管理中。
4、工程管理與系統論
系統論指的是研究系統的一般模式、規律及結構的學問,并研究了各個系統的共同特性,它是一門帶有一定數學性質與邏輯思維的新興科學。新時期的工程管理,需要系統的思想與理論作為指導,因此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系統論就顯得格外重要。管理者應該從整體系統出發,利用系統論的相關思想與理論知識研究其內部要素之間及其內部同環境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實現工程項目的最終目標。
此外,工程管理還有一定的哲學基礎,它所蘊含的哲學基礎具有深刻的哲學內涵,并且在具體的實踐中能夠指導與影響其正常開展工作;工程管理還與信息科學息息相關,畢竟當前科學技術發展,電子計算機已經成為了普及化的工具,因此工程管理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進入信息科學化領域,實現工程管理質的飛躍。
三、工程管理理論體系的構建
(一)工程管理理論體系的研究意義
工程管理的經驗要想得到有效提升,就得將已有的經驗與理論進行必要的梳理,利用工程實踐與相關科學技術的推動,構建工程管理新的理論體系,改變我國傳統的依賴于國外理論知識體系的工程管理,從而開拓出新的局面??偟膩碚f,工程管理理論體系的研究意義有以下兩個方面:1)通過研究,能夠更加科學地界定工程的各種概念及概念間的關系,進而更加深入的研究,從而揭示工程本質特征;2)通過研究,使得工程管理的理論內容更加豐富與完善,從而為工程管理理論體系提供一定的支撐,同時也為其操作運行提供有效的、科學化的指導。
(二)工程管理理論體系的框架
簡而言之,工程管理理論體系構建之后,其涵蓋的內容包括了其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層次關系與邏輯結構,而將這些內部關系梳理清楚,指導和推動工程管理的發展,則是理論體系構建的主要目的。
1、工程管理集中了工程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一般理論與實踐方法,其將這些學科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經驗進行了整合,從而得出了適合于自身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由此可見,工程學、管理學、經濟學等為工程管理理論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基礎的理論知識,同時也為其提供了大量的實踐經驗。這些基礎理論的發展推動了工程管理的進步,而工程管理理論的成熟則體現了基礎理論的價值。
2、工程管理活動屬于其管理體系的邏輯起點,換句話說若沒有工程管理實踐活動,則不會產生相關的管理理論,自然就談不上管理理論體系。從當前來看,工程管理活動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規劃與決策、生產與施工管理、新產品開發管理、設計管理等等。這些工作的基本價值得以體現,則相應的為管理理論的創新提供了條件,也就為體系的構建做好了鋪墊。
3、工程管理實踐活動的結果實質上屬于特定的工程技術理論和一般基礎理論間的交叉,實踐活動產生的結果往往會引發工程管理新方法與新思想的萌生,而這些新方法與新思想往往就會形成新的理論。新的理論形成后,一部分或為特定的技術理論,一部分或為一般基礎理論,但不管如何,它們都是應用理論,對于質量管理、風險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有著莫大的作用。這些應用理論源于工程管理活動,又反作用于工程管理活動,并能進一步指導新的工程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 何繼善,王孟鈞,王青娥等.工程管理理論解析與體系構建[C].//2009中國工程管理論壇論文集.2009:1—4.
[2] 孔令益.工程管理理論解析與體系構建[J].中華民居,2011,(5):93.
[3] 何祖建.淺談工程管理理論解析與體系構建關系[J].建材發展導向,2011,09(8):37—38.
【關鍵詞】 石油高校 工程管理 專業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為陜西省教育廳2011年陜西普通本科高等學校重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與實踐” (項目編號11BZ52)、陜西省教育廳2011年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石油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特色培育研究”(項目編號SGH10146)前期階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題。教育改革的研究必須密切結合專業適應“社會需求和學校實際,培育學校專業品牌與辦學特色的改革研究與實踐”的發展要求,遵循黨的十七大報告精神,勇于探索新形勢下高等教育如何適應生產力發展、上層建筑如何適應經濟基礎的重大課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與實踐價值。新形勢下石油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育模式改革及實踐問題將是石油高校工程管理專業長期研究的課題。[1]
石油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育面臨的問題
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整個經濟進入適度快速和相對平穩的發展軌道。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建設快速發展時期,許多重大工程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凸現工程活動的重要地位和工程管理的巨大作用,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工程時代。[2]隨著工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迫切需求工程管理專業人才,而我國目前這一學科的發展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學科本身也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3]。然而,我國的石油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育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和社會經濟的空前發展卻不相適應,與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進程不相適應。
首先,石油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育應當全面適應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從培養的畢業生數量上講,與社會發展要求基本同步,適度超前;從質量上講,不但知識結構,而且能力素質要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從教育結構上講,切實解決近年來石油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中反映出來的人才層次結構不均衡(現場工程管理型人才供不應求,研究型人才供過于求),學科專業間不均衡(石油主干專業與其他專業),學校(石油高校與其他院校)間差距等結構性矛盾。
其次,應當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目前,還普遍存在專業口徑過窄,畢業生適應性較差。學校有限的教育資源沒有能優化配置,辦學水平較低,辦學效益不高。
石油高校工程管理學科教育的發展趨勢
工程管理是一個橫跨技術與管理的學科,相比于工程技術類專業與管理類專業,其最大的特征是復合型,其研究對象是探究專門技術(如土木、水利等)的管理規律。廣義的工程管理(Engineering Management)是指對有工程技術成分的活動的計劃、組織、資源配置、指揮與控制的藝術與科學,并不面向特定行業;狹義的工程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則主要面向建設行業。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定義的工程管理包括四個方面:重大工程建設實施中的管理(包括規劃、論證、勘設、施工、運行管理等);重要、復雜的新型產品、設備制造、生產過程中的管理;重大的技術革新、改造、轉型、轉軌、與國際接軌中的管理;涉及產業、工程、科技的重大布局、戰略發展的研究管理。但就目前我國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設置情況而言,主要是建設工程管理,是一種狹義的工程管理。[4]
國外工程管理專業主要翻譯成英文Engineering management、Project management、Construction management。工程管理專業所在院系主要是工程學院(Engineering)、設計與環境學院(Design and Environment)以及商學院(College of Business)等,其中大部分在工程學院。[5]
從國內外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看,管理學科的發展主要圍繞兩個方向進行,一類是管理學類專業,主要是以管理科學、管理工程類專業為主。其中,管理科學類專業一般設在綜合性大學的理學院或管理學院,管理工程類專業則主要設在科技大學(包括我國單學科性的工科院校)內。第二類是工商管理類各專業。這類專業在西方一般設在綜合性大學和科技大學之中并設立相應的教育管理機構,如商學院或工商管理學院。在我國近年來也逐漸得到發展。
關鍵詞 : 工程管理專業建設 培養目標發展方向
Abstract: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compound new specialty, also has the problem in the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and the specialized plan aspect which a series of waits for is clear about and solves. This article has thoroughly analyze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ized discipline attribute, the raise goal and the society competitive ability, specially has discussed the disparity which between this specialized raise goal, the specialized localization and the social demand exists, proposed the career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specialized constructionraise go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圖分類號:TL37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科屬性
1.1工程管理專業介紹
工程管理專業是一個較新的專業,該專業的設置適應了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我國大規模的城鄉建設和房地產業的飛速發展,大大增加了對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別是不斷提高城市化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使我國未來的房地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社會對于工程管理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必然是巨大的、長遠的。在這一背景下,國家教育部在1998年修訂本科專業目錄時新設立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下的工程管理專業。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以下簡稱新專業目錄),將“管理科學與工程”設為管理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并下設4個二級學科:工程管理、工業管理、管理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4個本科專業)。將工程管理專業設在管理學門類下面,即強調了其管理類學科屬性,這與國際上多數國家將其歸屬在土木工程類專業的作法有所不同。與國際相比,我國的工程管理專業偏重于管理。事實上,新專業目錄明確規定工程管理專業的“主干學科為管理學和土木工程”,“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即體現了這一偏重。
1.2學科特點及屬性
工程管理作為一個學科,主要研究工程建設項目的專業化管理。顯然,就學科屬性來說,它屬于管理類學科,只是由于其管理對象(工程建設)的特殊性,因而需要具有相關工程技術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雖然工程管理涉及工程建設的全過程管理(決策階段、實施階段、使用階段),也涉及工程建設各個參與單位對工程的管理,但工程管理的專業研究主要側重于業主方和咨詢方對于建設項目的管理,而不是建筑企業的管理或施工管理。研究的客觀對象則是工程建設項目,主要是土木工程項目。與此相適應,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是按照相同的思路進行設置的。 目前也有專家認為,將工程管理的“工程”僅限定為土木建設工程管理違反國際慣例,不符合全世界和我國工程科技發展的實際情況。土木建設工程只是許多工程領域中的一個。工程管理的范圍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土木建設工程管理,工程管理應該包括范圍更廣的其他工程。二、 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2.1該專業畢業生的業務素質培養標準
新專業目錄明確指出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痹搶I畢業生的業務素質培養標準(按其要求的程度從高到低排列)是:具有從事工程項目決策與全過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的能力; 具有運用計算機輔助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和較強的外語能力;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投資經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土木工程技術知識;熟悉工程項目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可見,本專業重在“管理”“能力”的培養,在知識結構要求上也是重在“掌握”管理科學和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而對于土木工程知識模塊和法律知識模塊的要求僅僅是“熟悉”,中心目標是培養“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然而,與此不同的是,建設部高等工程管理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于1999年制定的“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生基本要求”,則明確培養目標是造就“具備土木工程技術及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管理人才?!睂夹g、經濟、管理、法律四個平臺課程的相關知識均要求“掌握”,并且特別將土木工程技術知識放在第一位。顯然,在培養目標上與教育部先期推出的目標有所分離,即傾向于培養具備工程師素質的“高級工程管理人才”。這就形成了兩種傾向:一種偏管理,一種偏技術。由此造成的結果是,一方面,各高校對該專業的不同定位均有自己的理由和自由;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該專業培養方向的困惑。這一方向性的差異源于觀念的不同,而究竟哪一種觀念更可取,必須以社會實踐和社會需求作為判別標準。
2.2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
對本專業需求量較大的單位主要集中在建設單位(業主)、施工單位、工程咨詢單位和房地產公司,對畢業生的核心知識的要求也主要是工程技術相關內容。房地產公司和投資公司對畢業生核心知識的要求則偏重于經濟模塊。因此,總的來說,社會所需求的主流人才是具有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知識的工程師型專業人才,而不是具有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知識的經理型管理人才。畢業生必須首先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顯然,這與建設部高等工程管理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培養標準相一致,而與教育部新專業目錄中的培養目標有偏差。當然,對于本專業的不同方向,社會需求與培養目標的偏差大小也不同。應該針對不同的專業方向制定不同的培養目標,以適社會的相應要求。
三、 專業方向設置問題
我國高等學校于1989年開始設置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 1998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對原有專業講行了調整,將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調整到管理學門類的工商管理學科。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1999年開始對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的歸屬進行了調整,部分高校將該專業并入工程管理專業,也有部分高校并人了工商管理學科。 建設部作為中國建筑業與房地產業的行政主管部門,于1994年成立了“全國高等學校建筑與房地產管理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1998年改為 “全國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繼承了原對房地產專業教育指導的職責,并將“房地產經營管理”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一個方向延續至今。所以,目前在工商管理學科和工程管理專業下都設有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或方向,設在工程管理專業下的為主流。如果設在工商管理門類下,就無法得到“全國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專業評估。
目前,工程管理專業已有5個方向: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投資與造價管理、國際工程管理和物業管理。其中,工程項目管理方向與國際上的建設管理專業最為接近,也最能體現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要求。投資與造價管理作為工程建設管理的一部分,設為工程管理的一個方向也順理成章。但是房地產經營與管理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一個方向是否妥當,值得探討。首先,工程管理與房地產經營管理就其內涵來說,分屬于不同的學科,前者并不能包容后者。房地產開發管理的過程包括市場分析、投資分析、規劃設計、工程項目管理、市場營銷、物業與資產管理等各方面,似乎比工程管理的內容更加寬泛。從學科覆蓋的內容看,工程項目管理與房地產雖然在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術方面均有交叉,但前者強調技術與管理,后者強調金融與投資。鑒于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學科屬性,宜設為獨立的房地產專業。
四、 工程管理專業的競爭力
4.1主要競爭對手是土木工程專業
工程管理專業的競爭力實際上就是本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力。工程管理專業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土木工程專業,因為在某些就業崗位上,這兩個專業畢業生之間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而且可替代性也是不對稱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能做的工作,工程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不一定能做;而工程管理畢業生能做的工作,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卻常常能夠做。建筑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的任何崗位每年都大量吸納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是明證。所以,如何與土木工程專業進行競爭,是工程管理專業保持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4.2 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是強化其不可替代性和獨特性
沒有獨特性就沒有競爭力。要特別強化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核心能力。工程管理專業學生以經濟和管理知識和綜合素質見長,但是,這類知識如果不轉化為核心能力,就很容易被模仿,從而失去優勢,甚至影響到專業的生存。所以有必要深入探討工程管理專業的定位和培養方案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國內高校有兩種傾向:一種是盡量向土木類專業靠,有的在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上甚至與土木類專業沒有顯著的差別;另一種是向經濟類方向靠,弱化技術平臺課程。需要具有土木工程技術知識素養,并不意味著在深度上要向土木類專業看齊。工程管理專業競爭力的關鍵,是要有自己獨有的看家本領:別人難以模仿的看家本領,比如工程造價管理方向,如果學生熟練掌握了造價編制、審核及其電算化的核心技能,畢業后馬上可以與工作接軌,必然會受到用人單位歡迎。
4.2對自己特點進行專業定位
形成專業特色的途徑有二:一是專業方向有特色,一是在培養方案上有特色。對于專業方向的設立,國家不宜限制過死,只要社會有需求,就應該可以設置。 有了合理的專業定位,才能制定出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案。工程管理專業的建設雖然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但本專業的發展潛力是很大的,關鍵是提高專業的社會競爭力。專業競爭力的核心是能力和特色,所以保持經濟、管理知識結構的優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優勢也是特色, 是土木工程專業所沒有的。特別是房地產方向和造價方向,更應該保持這個優勢。這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提高,也有利于實現教育部新專業目錄規定的培養目標。
五、 課程設置與課程建設
工程管理專業是交叉型、復合型專業,其知識結構橫跨管理學和土木工程兩大學科,因此,需要設置的課程門數不僅要包括房屋建筑工程,還要包括市政、路橋等工程,而不應僅限于房屋建筑。但是拓寬課程范圍,又與課時量限制相矛盾。因此,在有限的課時內如何組織和精煉課程內容是一個重要問題??傊?,不論采取何種方案,課程的設置必須與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相適應。
對于工程管理專業來說,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的問題也相當突出。由于本專業是一新專業,各高校沒有形成穩定的課程標準。需要在參照專業評估標準所提出的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進行課程的優化和整合,做到課程目標明確、課程內容精練,課程銜接合理、與專業定位和專業特色相適應,每門課程應該明確其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具體內容。
六、 工程管理專業的發展策略
由上所述,工程管理專業的社會競爭力是本專業發展的立足點,培養目標和專業定位必須以專業競爭力和社會需求為依據。有了合理的專業定位,才能制定出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案。
1、 強化專業特色。
2、 強化核心技能訓練。
3、 保持經濟、管理知識結構的優勢。
4、 重視數學、外語教學。為部分學生進一步深造考研提供良好條件。
七.結束語
從事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就業前景廣闊所以我們正在學習工程管理的學子應該好好學習此專業,工程管理專業方向前途都是無可限量的。加之社會需求像我們這樣的人才 ,雖然土木工程專業給我們造成很大壓力,但是只要我們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就會立于不敗之地。由此我堅信我們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一定會創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中文版),華夏出版社,2002年。
2. 國家統計局工程管理經濟調查總隊:《工程管理監測報告2001》,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年。
3.呂發成 ,馬洪濱 .理性的思考 [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2 0 0 0 .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劉洪玉.從國外的經驗看我國的房地產專業教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9.1
6.羅福午.略論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
管理學之所以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管理學專業有良好的就業前景與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經濟的轉型與發展對管理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秀的管理人才更是高薪難求。二是就業門檻的提高,增強了人們提升自身素質的意識,而管理學知識在社會各領域的運用也激發了人們對管理學的關注。
對管理學專業,通常有兩種看法:一種是某些專業競爭力不夠強,畢業生就業壓力大;一種是有特色的專業,如工程管理類,就業較為容易。但管理學專業的學習和就業情況究竟如何?為了幫助2014年考生對管理學專業認識更透徹,從而在選擇專業時做出更好的選擇,本期雜志,我們就對管理學專業進行了深度解析,為你掀起它神秘的面紗。
工程管理專業:建設世界責任在肩
專業解讀
現在有那么一個任務,我們要造一座大橋,大橋分為橋墩和橋面兩個部分,每個部分只有綁鋼筋、支模板、澆混凝土三個工序,三個工序分別需要不同技能的工人班子、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施工天數。材料可以直接買成品也可以自己加工,當然價格和周轉天數不一樣。工人班子的人數除了影響施工進度外,還會影響所需支付的工資、宿舍的水電費。宿舍的大小,原材料的加工、存放庫房還要影響發電機組、供水泵機的數量。當然,造這座大橋的資金來源也有三種方式,不同方式的所要支付的利息和還款期都不一樣
所以,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造這座大橋的最佳工期是幾天,如何安排工人數量、如何周轉資金、如何采購原材料
或者我們的問題可以換為,在現實中當我們面對一個更為龐大復雜的工程項目時,我們該怎么去協調?這就是工程管理要做的事情。
很多同學對“管理”二字在理解上會有偏差,包括我在內,在填報志愿前一度認為大學生做不了管理。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個智力題:小剛在家燒水、泡茶。洗茶壺1分鐘,燒開水15分鐘,洗茶杯1分鐘,拿茶葉2分鐘。問:小剛最少要幾分鐘泡上茶?這道問題很簡單,但在一個工程里會有上千道工序,互相之間的關系更為復雜,如何計算出工程的最短完工時間,就需要專業知識對之進行管理。同理,施工場地如何布置最合理,工程合同條款如何制定最合理,工程項目如何投資融資最經濟,都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對之進行管理。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理”。
工程管理學些什么
相對來說,我們專業的課程學習難度不算很大。大一大二的時候學習基礎課程。而后開始專業課程。在土木技術方面有工程結構、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設計、工程地質與地基基礎等;在經濟上有建設項目投資與融資、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工程成本規劃與控制等;在法務上有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經濟法與建設法規、項目風險管理與保險等。雖然大三開始有國際工程管理、投資與造價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三個方向,但也可以全選。同時,我們還可以輔修其他專業,如法律、金融或者計算機。輔修對于工程管理來說是一項極佳的選擇。需要強調的是,工程項目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下發文件中的規范和標準每年都會有所更新,所以除了課堂內的學習,一定要隨時關注最新的行業發展動態。專業的深造和就業
工程管理畢業生不愁找工作,畢竟全國工程項目成千上萬。就業涉及的領域有主要有建筑、房地產、工程咨詢、工程造價管理、金融等行業,如果有過輔修,就業面會更廣。
一般來說,工程管理在項目開發、合約造價、計劃運營這三個崗位上會更有優勢。大四學生一開學,陸陸續續就會有企業進行全國校園招聘。像“招保萬金中華龍”為代表的7家地產公司以及其他地產公司,中建、中鐵、等大型國企,上海協力、品誠梅森律所等法律咨詢單位,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截至目前,我們專業畢業選擇找工作的同學已經有大半的人已經與企業簽約,畢業即可報到。今年我們專業有一半的人選擇了保研或者出國繼續深造,如最初所說,如何準確的管理一個工程的工期、成本,對其進行信息化管理,都是一門需要繼續潛心學習的學問,還有對于國際工程的研究,也都大有可為。工程管理專業的新方向
天津大學的工程管理專業延伸出了國際工程這個方向?,F今,我國已經超過美國、德國、西班牙等傳統國際工程承包強國。成為世界第一國際工程承包大國,約占全世界國際工程營業額的14%。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國際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上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這造成我們常常在工作中碰釘子,導致項目的經濟效益不好,甚至造成巨大虧損。所以,我國仍需一大批高水平的國際工程管理人才。在國際工程中,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以及咨詢單位很可能分別來自不同的國家,國際上的行業規范和標準也與國內大為不同,所以國際工程管理人才需要懂工程懂管理懂法務懂英語懂談判……每年我們專業都有選擇去做國工的,今年尤其多,年薪在10萬以上。但是考慮到工作的艱苦程度以及工作地點大多在中東以及非洲,還是需要慎重考慮。
物流專業,不只是物流
專業解讀
發表評論 快捷匿名評論,或 登錄 后評論